Stock Code

888888

Home »News »/uploads/20210112/6268af3de51640def86bcc50af06c2e4.jpg

东风仍劲千帆举——三问后疫情时代聚氨酯行业走势

2020-06-19 2652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2020年对于众多聚氨酯企业来说,可能依然算得上是个黄金时代。不过,疫情总会过去,为了在即将开启的下一个十年中赢得主动地位,诸多领军企业动作连连。并购、扩产、新建……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万华化学等中外聚氨酯企业投资的脚步依旧轻盈,传递着行业龙头对市场的坚定信心。

  那么,时下国内企业受疫情影响有多大?外资企业又如何看待中国市场?可持续发展还能持续吗?怀揣业界关注的“灵魂三问”,在6月16日由上海市聚氨酯工业协会、上海理工大学、天天化工网主办2020聚氨酯前沿科技国际论坛上,中国化工报记者试图管窥聚氨酯行业的动向。

  问题一:外资企业在华投资是否会受到影响?
  聚氨酯行业一向是跨国化企的主战场。此次会议上,来自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陶氏等诸多外企,谈到本土化战略时,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个词:信心。
  “目前中国化学品市场占全世界40%,2030年可能会达到50%。无论从市场、技术,还是创新需求来说,巴斯夫对中国信心都非常大,一直在增加产能、创新等方面的投资。”巴斯夫全球先进材料及系统研发平台总裁楼剑锋博士说,从技术创新的角度,亚洲市场的创新的机会和空间最大,产品更新换代、认证速度非常快。比如汽车行业,中国的产品认证时间比欧美国家要显著缩短。这点对巴斯夫非常有吸引力。未来巴斯夫的研发重心也将不断向亚洲倾斜。而且随着中国实施发展高端制造国家战略,对新材料市场需求非常大,而材料创新正是巴斯夫的主要业务之一。
  目前,大中华区是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市场。为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增长,去年年初,巴斯夫宣布将投资约100亿美元在广东湛江建设该公司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巴斯夫广东新型一体化基地项目,主要生产工程塑料及热塑性聚氨酯等产品。今年5月30日,该项目的首批装置已经在湛江打桩开建。
  旗下天津聚氨酯组合料工厂刚刚投运的亨斯迈亦是如此。“从1992年作为聚氨酯领域第一家外资技术服务中心在上海注册,到2006年在上海漕泾投资了中国 第 一套外资MDI工厂,再到2019年将亚太区地区总部落户上海,亨斯迈长期深耕中国市场。”亨斯迈聚氨酯事业部亚太区总裁潘律民介绍说,亨斯迈从进入中国以来,已累计投资超过150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是亨斯迈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亨斯迈持续深化在华投资的信心和长期发展的承诺从未改变。潘律民表示,公司将践行以四大可持续创新为基石的循环经济,满足中国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科思创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中国已成为科思创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科思创始终对中国保持信心。2019年,科思创中国的销售额为25亿欧元,占集团销售额约20%。
  问题二:国内企业如何应对市场挑战?
  跨国企业动作连连,国内企业日子过得怎么样?不少企业家表示,在本次疫情中市场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企业必须开展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开辟新的增长点。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聚氨酯助剂专委会主任委员、苏州湘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表示,疫情情况下聚氨酯企业不可避免出现劳动力短缺、原材料供应不足、运输受限和市场需求降低等压力。国际疫情严重后,湘园新材料的聚氨酯扩链剂等产品出口业务受到一定影响,现在国际疫情趋稳,市场也在回暖,产品出口业务已经开始有所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湘园积极调整市场战略,重点加强国内市场的开发,进一步优化下游客户的服务,完善产品解决方案,国内销量比往年有所增加。”周建介绍说,湘园新材料的客户主要是聚氨酯弹性体企业。目前聚氨酯下游国内需求水平和国际相比,增长空间还很大,衣食住行的需求无处不在。这些年,聚氨酯弹性体市场每年增速都在10%,之前几次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是对弹性体市场影响都不大。根据推算,今年国内弹性体市场大约仍有10%的增长。
  上海汇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建中表示,疫情下聚氨酯市场需求出现下降,肯定会对企业业绩有一定影响。当下企业要练好内功,也要积极寻找市场新机遇。而且疫情也给聚氨酯行业带来了一些新风口,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企业士气高涨,并涉足了防护服、口罩等疫情防控业务,对未来充满信心。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护航。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新材料处一级调研员李慧民表示,上海市经信委新材料处一直支持聚氨酯产业的发展,将助力上海建成全球聚氨酯研发和制造中心,使其成为独具特色的上海“产业名片”。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充分利用平台,聚焦关键问题,为推动聚氨酯上下游产业互动发展做出贡献。
  上海市聚氨酯工业协会会长魏建华表示,协会一直致力于推动各种资源的集聚和凝聚,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更注重助力发挥聚氨酯产业的潜力,引导行业的发展。
  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副总经理许雪军表示,作为国内优秀园区代表,金山二工区不仅会为有需求的化工企业提供科学优选方案,而且会给中小企业等提供“一企一议”式量身优惠方案;在为企业提供稳定发展环境的同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拓展市场,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问题三:可持续发展会否受到影响?
  疫情推涨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可持续发展还要不要继续?“聚氨酯在国计民生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中国作为聚氨酯行业的生产和消费大国,需要更加绿色、环保、智能的新材料,可持续发展依然是行业方向。”上海安宇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霞的回答颇具代表性。
  楼剑锋表示,巴斯夫一直倡导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保持行业领 先地位,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他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满足于独善其身,而应当带动整个行业和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一起努力,积极推动供应链上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实现价值链上下游的可持续发展。
  “聚氨酯材料的循环经济是一个行业问题,希望方方面面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参与,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用户、政府机构等,共同提高民众和企业的意识。”楼剑锋表示,一方面,企业要修炼好内功,做好创新技术的开发。另一方面,特别是在现阶段一些循环经济产品在价格上还缺乏竞争力的情况下,希望能得到政策方面的更大程度的支持,形成规模效益和产业链。
  潘律民也表示,循环经济势必成为未来发展主流,在实现创新技术的商业化落地领域亨斯迈也颇有建树。今年5月和6月,亨斯迈在中国台湾和天津两家工厂分别投运,凭借创新的化学技术,将回收PET塑料瓶转化为聚氨酯原料。亨斯迈将继续致力于创新解决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有效赋能循环经济发展。
  陶氏化学大中华区首席科学家冯少光表示,从绿色原料,到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排放,供应链的管理,再到创新的解决方案,陶氏化学把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融合到企业业务经营的方方面面。2019年6月陶氏化学、摩拜单车和陕西省体育设施行业协会合作,将自行车的废旧轮胎改造成操场,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公益项目结合,实现跨界资源整合,变废为宝。
  科思创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可持续发展一直是科思创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并且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思创与同济大学合作成立的创新研究院今年将举办以循环经济为主题的学生竞赛。这项比赛将围绕来自床垫的聚氨酯泡沫的回收再利用展开,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商业和技术方面的创造力,探寻创新解决方案。
  可持续发展并非外企专利,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参与。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奥斯佳科技材料(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浩明告诉记者,奥斯佳近年来一直关注废旧聚氨酯海绵的回收利用,以及水性聚氨酯材料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之一,中国聚氨酯行业要通过技术创新,集结各方资源,实现更有效的资源再利用和回收。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工,也离不开聚氨酯新材料。希望行业共同努力,继续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功能,研究开发高性能、无毒、无污染、可降解回用的绿色产品。”周建说。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建波在会上介绍了聚氨酯行业在发展循环经济和材料回收方面应该注意的法律规定。他表示,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将继续在行业倡导责任关怀理念,推动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